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阅读与启蒙:《新青年》在湖南的传播、阅读与

来源:湖南中学物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21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分水岭。胡适认为“二十五年来,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,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。一是《时务报》,一是《新民丛报》,一是《新青年》,

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分水岭。胡适认为“二十五年来,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,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。一是《时务报》,一是《新民丛报》,一是《新青年》,而《民报》与《甲寅》还算不上”[1]。蒋梦麟认为《新青年》的“文学革命、思想革命之鼓动,影响青年最大”[2]。1936年,亚东图书馆和求益书社在重印《新青年》时亦通过“通启”的形式揭橥《新青年》的社会影响:“我国近四十年来有两大运动,其影响遍及全国,关系国运:一为戊戌政变,一为五四运动。此两大运动之由来,因其先有两种有力杂志倡导之,前者为《新民丛报》,后者则为《新青年》杂志。”[3]胡适亦现身说法《新青年》起到的作用:“《新青年》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,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,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。”[4]

《新青年》作为新文化的元典,可以多角度加以检讨,历久弥新。之所以选取湖南作为考察的例证,基于以下的考量。湖南在近现代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,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,“湖南就是湖南,是一个在湖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方”[5]。新文化运动能够在湖南“成势”,得益于湖南人的传播。其中,《新青年》等新思潮刊物能够在湖南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,与杨昌济、毛泽东等人的传播分不开,他们不仅使《新青年》的影响遍及三湘大地,而且使一批读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,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。本文试图从阅读史的角度出发,发掘湖南读者的具体阅读经验,探讨读者对《新青年》的阅读与认知,以此认识《新青年》作为“知识纸”“思想纸”的价值与作用。

1 早期《新青年》的阅读与湖南“新青年”的形塑

《新青年》在湖南的早期传播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模式。一是“代派处”。早期《新青年》发行依靠群益书社的76处“各埠代派处”,长沙即为“代派处”之一。二是邮局。一些读者可以通过邮局订购《新青年》。三是二次传阅。一些在北京、上海求学的青年学子将《新青年》寄给湖南的亲朋好友或在假期带回湖南供亲朋好友阅看。但早期《新青年》在湖南仍“销行极少”。

在上述三种传播方式下,《新青年》培育了一批早期的读者,杨昌济为其中之一。杨昌济对报刊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,并有如下一段经典的论述:“人不可一日不看报章杂志。报章杂志乃世界之活历史也,即皆自我之实现也。日日看报,则心目中时时有一社会国家之观念,而忧世爱国之心自愈积而愈厚,且得有种种之常识,积累久之,则深明世故,可以应无穷之变,投其所向而无不如志。此真精神知识之营养,如饮食之不可缺者矣。”“日日看报,即所以存君亲民于我也”。不阅报之人“怠于观察,怠于观察则懵于时势,一旦有事必至有手足无所措者,不可不加深察也”。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,“世界活历史为有机的一大团体,生生而变化,血脉贯通,日日观察之,则相互之关系,必致之因果一一显明,而此一大物者乃真为我有矣,乐莫大焉”[6]。杨昌济颇为看重报刊的价值,故其积极提倡阅报。1915年,《新青年》创刊之时,杨昌济就注意到了。在阅读《新青年》之后,他将《新青年》分送给邓中夏、蔡和森、毛泽东、张昆弟等人。他们聚集在天鹅塘,“经常在一起交流阅读心得,思考和讨论《青年杂志》提出的各种社会问题”“救国之情溢于言表”,从而“成为《新青年》杂志的热心读者”[7]。

从现存的史料来看,《新青年》对毛泽东的影响有五。第一,毛泽东从《新青年》中获取了诸多新知新学,促进其精神世界再一次发生转变。毛泽东在后来回忆道:“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。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,一时成了我的楷模。”[8]胡适和陈独秀成为毛泽东的楷模,反映出《新青年》对有志青年学子在思想上的影响。第二,《新青年》激发了毛泽东的创作热情,促使毛泽东向《新青年》投稿。1917年4月1日,毛泽东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《体育之研究》。这篇文论对毛泽东的意义重大,是毛泽东较早发表于报刊之文字,代表着他对体育之思考与探究,特别是其中提出的“文明其精神、野蛮其体魄”,被视为毛泽东体育精神之内核。《体育之研究》的发表无疑增长了毛泽东创作与投稿的信心。第三,毛泽东模仿《新青年》创办《湘江评论》。1919年,毛泽东在长沙创办《湘江评论》。在内容上,《湘江评论》提出要“由贵族的文学,古典的文学,死形的文学,变为平明的文学,现代的文学,有生命的文学”即是响应《新青年》提出的“文学革命”。在体裁上,《湘江评论》开辟“放言”栏目,旨在模仿《新青年》的“随感录”。在思想上,《湘江评论》批判“学问要新道德要旧”的谬说,即是呼应《新青年》提出的“本领要新,思想要旧”。第四,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,主销《新青年》。1919年,毛泽东开办的文化书社发行《新青年》,达到2 000本。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销售量,促进了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。第五,《新青年》传播了马克思主义,促使毛泽东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。毛泽东对《新青年》予以了充分的肯定:“那个时候有《新青年》杂志,是陈独秀主编的。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,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。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,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,这才成立了党。”[9]毛泽东逐渐接受《新青年》的新思潮,进而接受《新青年》传播的马克思主义,为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文章来源:《湖南中学物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zxwlzz.cn/qikandaodu/2021/0121/548.html

上一篇:湖南体育非遗活态传承的理论体系研究
下一篇:湖南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改

湖南中学物理投稿 | 湖南中学物理编辑部| 湖南中学物理版面费 | 湖南中学物理论文发表 | 湖南中学物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湖南中学物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